因为“职业”需要近来对资本的由来兴趣剧增,为此花了一些功夫希望能提升认知。很遗憾资本本应人人可理解的概念在一众学者的揉搓中变成了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其高深莫测让人云山雾罩。无论是自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学还是经典经济学似乎都在盲人摸象中自得其所,而更多的追随者更是倾其思辨所能使之蜕变为洋洋万言、文过饰非的玩物远远将普通人本可认知的概念甩了几个世纪。
何为资本呢?很简单,人的社会价值即资本。三个关键词分别是:人、社会、及价值。第一要素人意味着资本的个体属性,是先天就有的取决于出身和天赋。也正是人的要素决定了资本的起源、演进、及变化的全过程。人性的优劣及人格的高低始终扮演着资本舞台的重要角色,自私、贪婪、阴谋、阳谋、沮丧、亦或泰然谱写出许多跌宕起伏的剧情,数不胜数。
社会要素说明自人类进化到有组织形态时资本就存在了,部落酋长或酋长的儿子能够拥有比普通部落人更多的资本。也正是因为资本的社会属性构成其动态特征,网红相对粉丝拥有更多的资本杠杆。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数周中逆天的资本巨变为资本的社会属性做出了最佳标注。由此可见,奴隶社会最大的资本源是人,封建社会是土地,工业社会是机器。后工业社会呢?也就是当下。笔者认为又回到了人,但不是所有人只有那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且能成功的极少数人。
价值要素因意识形态而经纬分明。宗教要求人们去爱和守正,但同时又教会了人们划界而安,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而变了味儿的各种主义更是能迎合一众不满现实人群的口味大行其道。资本的价值属性虽有多面性,但与社会属性关联起来看资本是人的社会价值就不难理解了。
既然人人拥有资本,为何有的人活得风生水起而大多数人充其量也就是“活着”?这其实是另一个话题,感兴趣的话建议看看笔者早些时候写的“命运”一文。总之,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资本。与生俱来的天赋及可能继承财富是其一,学识、地位、天灾、及人祸为其二,加上个人的价值取向应可诠释资本的实质还芸芸众生资本该有的面目。
资本再定义有何意义?或许是一个人人需要想想的认知课题。
将地球生灵状态描述为活在一艘游轮上,相对于命运共同体而言,更为具象。诺亚方舟是这艘游轮的代号,人类是这艘大船的主宰。尽管宗教、哲学、形而上学、或科幻都试图探索方舟的航向,至今人们仍不清楚在茫茫宇宙中有多少类似的方舟在游荡,甚至时空是否永恒均无定论。阳光下万物生生不息,活着的总有一刻要离去,如此循环往复。
方舟承载着70亿肤色、相貌各异、且心心相惜的人们,但语言、地域、和习俗又将人们相互隔离,甚至敌对。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艘层次分明的游轮,有很多层,所谓文明也存在了数千年。为了生存人们掌握了工具、学会了农耕、形成了部落,在抵御自然灾害及瘟疫的过程中有组织的部落表现出超乎寻常抗险能力。部落进而演变为氏族、民族,甚至强大到难以与邻为善的国家。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是缓解国家间冲突唯一解决方式,备战成为国家能否继续存在的前提。为在下次战争中获胜,国家资源不得不向备战倾斜。于是乎战争引擎决定着方舟的航向,其动力源于资本,即国家能够掌控的资源总和。
极简资本层次结构
当下的方舟早已不是诺亚时代的样子,原子弹、氢弹的出现也使靠战争导向的游轮几近停滞。但争夺方舟航向的博弈仍在,你刚唱罢我登场。而不变的,资本仍旧是方舟续航的动力。其简化层次结构如下:
注释:
以上各利率均为年化利率,
诺亚方舟各层游客状态分析
任何人无论身处何方均位于游轮的某层。首先是温饱层,是绝大多数游客栖息的场所,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退休人员,及靠存款得以躺平的。此层生活福祉受通胀或通缩影响大,年轻人希望进取退休人士政治热情高。载舟覆舟的能量源于此。
其次是中产层,此间游客基本不受通胀通缩左右。虽约占游客总数的20%,却占据着游轮资本层次的大多数。其福祉从仅仅供养房贷到能够跻身股市可窥测一二。此处游客最大特点是政治倾向偏于保守,是左派或右派政客极力编故事获取青睐或快感的游客。
最后是人数不到1%却能影响游轮航向的精英层,其影响力大小视与政府节奏吻合而定。聪明的精英知道如何赋能政府节奏,全球约100位科技大佬均在此最高层活动。
如此分析岂不是说政府无用武之地,非也。前面提到过:国债调整考验着国家的治理能力。政府管辖的企业中99%是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约50%的就业机会。这层的游客虽属温饱层,但就业为他们提供了升舱的可能,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利好态势。不是吗?
事实上,经济政策举措远比科技领域复杂的多,因其根本不具备可模拟条件。尽管如此忽视资本左右诺亚方舟的航向是万万不可的。
交易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交易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中由主动意识触发的为获取或维持某能量水平而发生的行为。自大爆炸发生以来,宇宙间经历了长达138亿年未曾间断的能量转变。从无到有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无论其基础源于何种物质明或暗能量与宇宙共存有目共睹。
在漫长的能量转变过程中,有学者认为始于一亿年前,约定俗称的自然界出现了。自然界的出现加速了因能量转变引发的变化而导致其丰满程度不断爆棚,但总体上是沿着能量效率优化方向迈进。
能量效率优化的奇迹是主动意识的产生,至今试图解释主动意识的出现还只能停留在神学与哲学层面。科学能否做到仍个大大的未知数。
综上所述,吃、喝、拉、洒、睡均属于人类生存的基本交易,而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则是提升交易层次所必需的。这方面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有更详尽的论述。
能量效率最优原理
能量效率最优指的是由能量转变触发的转化沿着效率最优化的路径演变。这一原理得到了物理学的普遍认可,在有限能量的系统里变化只能按能量损失最小化的方向变化。如:水往低处走,一夫一妻是人类社会最经济的社会结构等。若非如此系统能量会很快消耗殆尽,宇宙也早已死寂。
该原理应用于自然界生物进化而得到推论是:物种延续及规避风险相辅相成。植物的种子均有硬壳保护,动物新生儿体积相对于母体都很小。
日本学者在对单细胞的研究中发现,尽管这些单细胞根本没有通常人们认知的意识存在却表现出对不利环境扰动的躲避和对同类细胞的qu趋近而促成细胞分裂。尽管完全对立物理主义者和泛心論者对意识于此的作用均可作出合乎自身理论的解释,但都不否认能量效率最优化的作用。
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能量优化已潜移默化于人类个体的DNA中,无论关于个体身处的环境、习惯、学识、或地位。看起来千差万别的行为举止,有的人躺平而另一些人却不放弃,有的人立场坚定而另一些人就事论事,但归根结底还是源自自身能量优化无论是潜意识的亦或经过“计算”,如罪犯悖论。
人类的家庭逐步扩大至家族、部落、氏族、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习俗、伦理、文化、宗教,以及价值倾向驱动的观点、立场、及对未来的憧憬。这些被放大了的个体行为无论如何繁花似锦其底层逻辑任然遵循能量优化原理。
交易渠道的变故即人类历史
为了生存人类需要进行交易,而交易必须遵循能量优化方可持续,因此交易渠道的状况决定了生存的走向。无论是个体、家庭、民族、国家概莫能外。
个体需要与外界交易获取生存资料,游牧民族需要交易本区域没有的生存物资,如食盐,方可继续生存,希特勒需要对外扩张来突破被压缩的生存空间尽管是在极端民粹主义下促成的。
能量优化并非垂手可得,一方的需求往往是对被索取方的压制,交易渠道的博弈由此展开。所以说人类历史是围绕交易渠道抒写的。
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进步原始个体物物交易逐渐被能源效率更优的有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集市所取代,而后货币及信息传播辅佐并成就更便利的交易渠道同样不曾偏离能量优化路径。时至今日交易渠道已拓展为多样化甚至是虚拟的多维度空间,人类历史的演绎将围绕更多更复杂的层次展开。
前段时间按概率定制炒股策略的实施结果时好时坏。事实上即使股市参与者是理性的,但情绪因素可能导致50-50的概率严重扭曲。做长线投资的话等候或追加均可行,但日交易可能面临强制清仓的结果。
概率+斐波那契比率似乎是个不错的探寻方向,毕竟黄金分割也是比率之一。其计算太过繁复,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
博弈论解释两个或多个参与者在给定情况下的游戏,当两个或更多玩家的情况涉及可量化的后果时,都可以使用博弈论确定最可能的结果。这个结果称之为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是著名的博弈论案例,纵观种种案例能与散户投资者吻合的案例似乎只有单杆非零和合作游戏。游戏中散户是其中一方,另一方包括机构、市商、及其他所有散户。单杆指的是单个博弈实例中开始并结束,股票交易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即入场时就要决定出场场景。 单体散户根本无力与另一方对抗所以只有合作,非零和指的是在时间序列上不断出现的纳什均衡。
逻辑上看似没啥问题?再走起,,,
认知需要与时俱进,进入股市近5年甚感此道深意。看似简单易懂“低进高出”的投资策略实践中并非易事,因为股市瞬间可能掉头转向让人措手不及。许多散户操手经过学习、探索、及实操逐渐积累了不俗的业绩,难道只有盯盘此一种实操选择?老眼昏花,眼不明手不快该怎么办?
5年里绝大部分时间专注自行开发的炒股机器人进行操作,操作对象也经历了从虚拟币、个股、ETF,3-βETF、到标普500期货。眼下仅关注Micro E-Mini,即5倍杠杆的标普500期货。炒期货风险很高,因为平台可以在发出若干补仓未果的情况下强制平仓导致持仓重大损失。所以坚持是基于如下逻辑:1,股市能赔钱也一定有赚钱的机会。2,许多散户盯盘的大神赚到了钱,机器人也应能胜任。
炒股机器人主要靠技术指标指导操作,机器人最好移植到云平台上管理。任何意外,如停电、死机,发生在个人电脑上均可能造成不可控的损失。
5年中开发的炒股机器人策略有几十种,朝行夕改的场景也是常态。若干自视得意而后在实际操作中失控的策略还曾冠以绰号,如出海捕鱼、捕鲸快艇、冲浪小哥、时空倒流、等等。总之是在模仿盯盘套路,追踪趋势。如此以往的结果却差强人意不得不从新审视如何思考炒股机器人策略。
常识有时也是最佳认知。无论是出海捕鱼还是查干湖围网,目标是可以锁定的。股市的震荡是由机构和大厂的操作引发的,毫无前兆。另一方面,猎人欲捕获猎物通常在猎物可能出现的区域下套。炒股反套策略呼之欲出,无论冠名以姜太公钓鱼或守株待兔实为被动应对策略,更适合机器人操作。
5年经历也积累若干认知在此分享:
1. 炒股即风险高于固定收益理财的操作应该成为生存技能必备,特别是AI的出现。资本是财富变迁的源泉。
2. 炒股的第一性原理是风险控制。换句话是:参与游戏但不赌!
3. 豆包、Copilot、Gemini、xAi、等都是了解学习炒股知识的得力工具
4. 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或人为灾害、真实或编造的故事、虚拟的或现实的状况均会在股价有所反应,因此必须对股市的技术指标分析有深入了解。
关于股市技术指标:
1. 虽然股市回报率为对数分布,均值、标准差等在技术指标分析中不可或缺。
2. MA、MACD、VWAP等常用于趋势及其转变的分析。
3. RSI、KDJ、 Fibonacci Retracements、Bollinger Bands等常用于超卖超买分析。
4. 时间序列上少于5分钟的序列含噪音较多,即情绪和市商操作会误导真实趋势。
5. 综合多项技术指标或同类指标在两个或以上的时间序列的分析有较高的预判准确性。
6. 多技术指标分析本身含更多组合场景更需要耐心及时间磨合。
最后以《我爱这土地》的结尾诗句作为资本公社专栏篇的终极篇,专栏中若干篇幅阐述了作者对人类史、资本、及炒股的个人观点。后期更新将专注于园地及交易平台方面。有兴趣的读者请访问 https://www.capicomm.com/forum 参与评论。
诗的结尾把泪水、土地、和爱汇聚成遐想涟漪,倘若对诗人的曾经有稍许了解更加为诗人那真挚、炽热的初心绵绵思绪。人要活的有格局,而格局是人的生存环境与自我交互的结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衬托出诗人大道至诚的情怀。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主旋律,本栏作者亦如此。在传统、教育、及媒介的裹挟中随波逐流度过了绝大半生直到退休。忽然发现此心既无安处亦无吾乡,不过还好过去的近5年里仅执著的做了一件事,即炒股。至今仍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炒股爱得深沉……”
Happy Trading!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We need your consent to load the translations
We use a third-party service to translate the website content that may collect data about your activity. Please review the details in the privacy policy and accept the service to view the translations.